
藍田縣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縣,縣委、縣政府高度重視,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,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、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工程和具有強大生命力、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有效載體,圍繞“一個目標、四個定位、五項工作、三個到位、六種能力”的總要求,立足實際,大膽實踐,推行“三三工作法”,在整合陣地資源、精準服務群眾、健全體制機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,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,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,培養時代新人、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和開展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廣闊舞臺。
搭建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信息系統
藍田縣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“數據庫”,志愿者招募、注冊、管理、活動等實現網上一站式操作。實行開門征單、群眾點單、中心派單、志愿接單、社會評單,實現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,良性互動。組建“8+N”志愿服務隊伍,面向社會廣泛招募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,目前已招募各類志愿者5000余人。志愿者圍繞理論宣講、疫情防控、秦嶺保護、文化浸潤、科學普及、法律服務、文明創建、移風易俗等內容,通過“宣講”“評議”“展演”“踐行”“服務”等方式,先后開展志愿服務示范活動446場次。
在融媒體中心開辟線上宣講平臺
藍田縣建設了“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——黨建+”融媒體直播室、藍田文化大講堂直播室、名師講堂直播室,邀請專家學者在線開展理論宣講、政策解讀、文化傳播,并且還開通“藍田縣融媒體中心”學習強國縣級融媒體號,依托學習強國平臺展現藍田文明實踐風采。
實施“藍小宣”新思想傳播工程 理論宣講大眾化
依托縣委群眾宣講團,吸納黨校老師、退休老干部、脫貧致富能手和基層群眾等為理論宣講員,組建成立一支政治素質強、行業層次多、年齡結構多元、人員分布合理的“藍小宣”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伍。志愿者以打油詩、快板等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,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轉化為符合群眾口味的“家常菜”。
《脫貧攻堅頌》《發家致富靠勤勞》《惠農政策進萬家》《抵制陋習講文明》等一批“接地氣”“冒土氣”的方言快板,由藍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一編印成冊后,成為全縣理論宣講的最新理論傳播產品?!八{小宣”理論宣講志愿者通過開展理論宣講“村村行”活動,以“面對面”“點對點”的方式先后在全縣90余個村(社區)及30多個企事業單位開展了政策理論宣講活動,累計受眾達15000余人次,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
實施“藍田新婚禮”文明新風傳遞工程 移風易俗常態化
策劃推出“藍田新婚禮”志愿服務項目,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五大任務,設置了“傳思想、感黨恩、送文化、立家訓、誦鄉約”五個環節,將傳播黨的創新理論、制止餐飲浪費、倡樹優良家風家訓、革除婚鬧陋習、推進移風易俗等內容巧妙融入婚禮內容,實現“一戶辦婚禮,教育一村人”的良好效果。
“藍田新婚禮”以其文明有禮又兼具儀式感的獨特優勢受到了中央、省市各級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報道和全縣群眾的普遍歡迎。截至目前,已舉辦藍田新婚禮272場,預約“藍田新婚禮”22場。
建立創新示范機制 鼓勵鎮村先行先試
在藍田縣確定藍關街道、玉山鎮、湯峪鎮三個鎮級示范所和藍關街道黃溝村等14個示范站。其中,焦岱鎮焦岱街村依托“騰訊為村”平臺,開設在線教育,引導廣大在外村民和返鄉創業鄉賢反哺家鄉,關注支持村莊建設,增強外出村民的歸屬感和情感認同,建設群眾網上“精神家園”和“宣傳陣地”。
普化鎮元君廟村還創新開設“文明實踐超市”,實行道德積分制,圍繞“孝老愛親、勤勞致富、遵紀守法、熱心公益、移風易俗”等內容,每月定期進行評比兌現,引導群眾當好人、做好事,做到德治、法治、自治充分融合,全面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。
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縣,藍田縣創新文明實踐形式,打通宣傳群眾、教育群眾、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打造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藍田樣板”。(藍田宣傳)